陈云的红色家训
作者:李泽昊 来源:《群众》2020年第18期
陈云同志在其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不仅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且非常重视对家庭及家族成员的教育,他的家训是理解不忘初心的重要史料,是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高尚品格和道德风范的生动教材。
“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
陈云淡泊名利、谦虚低调的品格和风范在党内是很有名的。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他就说:“假设你在党的领导下做一点工作,做得还不错,对这个功劳怎样看法?我说这里有三个因素: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陈云晚年酷爱书法,写得最多的条幅之一是:“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1951年,苏联政府送给中共中央五位书记每人一辆吉斯牌轿车。陈云知道后,怎么也不肯要,硬是退了回去,他说“我不能跟毛、刘、周、朱(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一个规格”,自己仍乘坐原来的旧车;供给制改工资制时,有关部门把党中央五位书记定成最高级别一级,他仍以同样的理由拒绝,将自己降为二级;作为“五大书记”之一的陈云,只有两套毛料中山装,分别是1952年到苏联及1954年到越南访问时做的,后来就成了他的“礼服”,只在过节或接见外宾时才穿,平时穿的都是布衣、布鞋。
陈云一家人平日粗茶淡饭,生活极其俭朴。他的“吃饭要照镜子”理论,成为美谈。所谓“吃饭要照镜子”就是不仅把饭菜吃完,而且还要端起盘子来,用馒头擦干净盘底的油迹,盘子干干净净像镜子。在妻子于若木心中,陈云是爱人更是导师。两人是1938年初在延安结婚的。刚刚结婚,陈云便一连花了三个晚上给于若木讲中共党史。讲自己离开家乡投身革命的经历,讲长征的艰苦岁月,忆苦思甜。新郎官讲得兴致盎然,新娘子听得也是津津有味。陈云“洞房里上党课”一时被传为佳话。于若木曾回忆说:“使我们走到一起来的,正是我们共同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在这一共同理想和思想基础上,陈云同志总是循循善诱,不断提高我的思想和觉悟水平,逐渐弥补我们之间因年龄、职务、生活经历的不同而造成的差距。也正是在这一共同理想和思想基础上,我总是不仅把自己当成他的妻子,而且当成他的学生和下级。”
淡泊名利的陈云在工作中是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的,他有一句名言,叫作“原则问题,该顶必顶,现在不顶,以后检讨”。对此,于若木说:“我欣賞陈云的智慧和工作的果断,更敬重他那像水晶一般透明的党性和人格。”“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也成为她励志前行的座右铭。1962年,陈云因为直言“农村应该包产到户”而在政治上受到冷遇,在文革中除保留中共中央委员的名义外,被解除了在中央、国务院的一切领导职务。于若木则被下放到湖南衡东中国科学院的“五七”干校。她在“文革”中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直到“四人帮”垮台后,才得以平反昭雪。
在文革中,教师一度被骂作“臭老九”,因此在上个世纪80年代,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陈云知道这件事后非常忧虑。他让秘书朱佳木转告有关领导: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教师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1982年,其次女陈伟华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机关工作。陈云却对女儿说:“现在中小学师资严重不足,你是师大毕业的,应该教书。”在慎重思考了父亲的话后,陈伟华作出了一个在别人看来颇为意外的决定,她自愿放弃在机关的工作,到北京一所中学当起了历史教师。“我举双手赞成!”多年后,陈伟华依然记得父亲得知自己决定后兴奋的样子。1985年8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陈云为祝贺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的题词“为人师表,无尚光荣”。这八个字既饱含着陈云对广大教师的赞扬与希望,或许也隐含着对女儿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自觉投身教师队伍的肯定与欣慰。
“三不准”家规
对整顿党风这件事,陈云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重视。要真正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希望所有党的高级领导人员,在教育好子女的问题上,给全党带个好头。决不允许他们依仗亲属关系,谋权谋利,成为特殊人物”。他身体力行,对亲属“约法三章”,不允许家里任何人搭乘他的车、接触他看的文件、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陈云特别交代,孩子们上下学不许接送,不许搞特殊化,要让他们从小就像一般人家的子女一样学习和生活。
1978年,作家叶永烈曾拜访于若木,得知年近六旬的她仍骑自行车上下班,十分惊讶。当时陈云已经重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为陈云配备了一辆红旗牌轿车,而陈云却为于若木买了一辆天津自行车厂生产的红旗牌自行车,于若木每天都骑着它上下班。当看到院子里停着的红旗牌轿车时,于若木开玩笑地说:“我们家有两辆红旗车。”其实,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于若木与陈云一起在中财委机关工作,本来可以搭乘他的轿车上下班,但于若木从来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去机关,没有搭过一次便车。后来,于若木调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单位在香山,平时住单位,周六要骑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到家。而那辆红旗牌轿车在陈云去世的第二天,就被于若木上交给了中央办公厅。有人就这件事采访她,她的回答很简单:“我们家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普通的劳动者自居,以普通的机关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
“不搞特殊化”,就是陈云订立“三不准”家规的初心。在给表弟廖霓云(陈云养父、舅舅廖文光之子)的信中,他一再告诫道:“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切不要在家乡人面前有什么架子或者有越轨违法行动,这是决不允许的。”儿子陈方说:“父亲常教导我们怎么做人,怎样做一个正派的人,做一个心态平和的人,做一个普通人,不能以革命功臣的子女自居。”当18岁的小女儿陈伟兰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被分配到西藏时,曾找到父亲表示想留在成都,不想去西藏。陈云这样教导女儿:“再大的风浪你也不要怕,别人能去,你也能去。”陈伟兰回忆说:“在西藏我虽然吃了很多苦,但一直想着父亲这句话,心里就好像很有底气,就是想努力克服这个困难。”
1983年春节,陈云把一批革命烈士子女请到家中,语重心长地说,中国革命特别艰难,牺牲的人太多了。我们的新中国,是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你们是革命的后代,是党的儿女。你们应该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处处从党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1995年4月10日,有着70年党龄的陈云在北京病逝。几架图书,十几箱评弹磁带,不到2万元的稿费存款,这些就是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为崇高理想信念奋斗一生的陈云同志的全部遗产。
“十五字”箴言
陈云墓位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内。黑色大理石碑体上刻着“陈云”二字及生平简介,墓碑两边则分别刻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个烫金字。这十五个字,是陈云一生经验的高度概括。
陈云经常提及“十五字”诀:“在延安的时候,我曾经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当我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当时我的体会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方说看这个茶杯,你看這边有把没花,他看那边有花没有把,两人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互相交换一下意见,那么,对茶杯这个事物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他把敌我之间互相矛盾着的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抗战必亡’的亡国论和台儿庄一战胜利后滋长起来的速胜论。毛主席说,亡国论和速胜论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由此可见,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这也是毛主席的办法。他决定问题时,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还要继续修正。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完成的。这里所说的反复,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意思”。陈云总结说:“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十五字”箴言的着重点在一个“实”字上,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人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于若木说:“这两句话十五个字,后来成为陈云一生的写照。”儿子陈方回忆说:“父亲常给我们讲‘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的含义。他讲了在什么条件下,是哪些事情促使他产生、总结和归纳出这几句话的,他要求我们要努力践行这十五个字。现在我越来越认识到这十五个字对我工作、生活的指导意义。”这十五字,陈云坚持了一辈子,倡导了一辈子,实践了一辈子,不仅成为他独具特色的家训,而且成为党内谈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句至理名言,是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财富。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州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李蕾
-
周恩来的十条家训2024-10-08
-
【家风家训】朱德的“五心”家规2022-11-01
-
习仲勋同志的家风: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2022-11-01
-
毛泽东家规家训二十一条2022-11-01
-
邓小平同志的家风2022-11-01
上一条:陈毅严正家风的法宝——“约法三章”
下一条:邓小平同志的家风 |
返回列表 |